這鍋液皂,製作時間大約是在下午3:00。
這篇文章會記錄得較為詳細。
原因是因為,剛好晚上做這鍋液皂的後半段,接到一通那天在嘉義福美珍買椰子油時,認識的一位皂友來電詢問有關液皂的做法。(提外話:趕在椰子油漲價前,佇存了2大桶椰子油回家備用)
她說,在書上真的看不太懂液皂的正確製作過程。
而且,在網路上找資料,也很少有部落格有較多的液皂記錄。
在格子上看到我的電話,想說直接打電話問比較快。
也剛好,今天有打了一鍋液皂,就正好可以做個小小的心得分享。
不過,因為她打電話來時,已經進行到後段了,所以中途的製作過程都沒有拍照。
我就以文字來儘量做較仔細的敍述好了。
不過,這純粹是一個沒上過課,沒人教過,自己胡亂摸索而來的心得。
如果有不正確,或是錯誤引導的地方,還請各位前輩多多指正。
以下就是我這鍋液皂的做法。
==============================
拿了檜木蒸餾水來溶氫氧化鉀,並且在外鍋放了藍藍冰來降溫。
量好所需油脂,若椰子油沒有冬化或是沒有加硬油的話,就直接以室溫的油脂製作。
等鹼液降溫到47度時跟油脂混合。
這邊先聲明一下,並不是一定要等鹼液降到47度才能油鹼混合,
而是量好,我在量好油脂後,鹼液剛好降到47度嘿~
然後,全程以手攪+百靈小子的方法來製作。
油鹼混合後,以手攪一段時間後,手酸了,就拿百靈小子攪一下。
覺得百靈小子太熱了,就休兵一下,換手攪。
我記得我大約只攪了10分鐘左右就把整鍋液皂放在保力龍裡,然後上樓去打電動!^^
等到3點半左右,再下樓,用百靈小子在打的時候,已出現稠狀的聲音,所以棄百靈用手攪。
手攪到3:50時,整鍋液皂已成濃稠狀,但是靜置幾秒後,會明顯感覺油水分離的樣子。
把它放回保力龍出門去接孩子and買便當。
回到家裡,約5:20,這時液皂已經有油水分離的狀況。
用手攪方式快速攪拌。
攪拌過後,可以明顯中心點的地方,有比接孩子前還要濃稠,但是四週圍仍有油水分離及乳糜狀。
手攪了幾分鐘後,一邊盯孩子做功課,一邊三不五時去攪它一下。
不攪它時,就蓋上保力龍蓋子。
跟兒子女兒填飽肚子後,再去攪它。
這回,一股做氣的攪拌後,有呈現人家說的硬式發泡狀。
這時卯足全力,用力攪它,一口氣把它攪到完成(如下圖),然後就放到保力龍去不管它了。
之前自己做液皂時,總會把油脂先加溫到70度,等鹼液也到70度以下時,做油鹼混合。
整個攪皂過程,都全程隔著熱水的方式來製作。
皂老師阿曼達跟我說,液皂其實還是可以用全程冷製法製作的。
而我的隔水加熱方式,是偏向熱製法的方法。
幾乎甚至啟用大同電鍋來讓皂化的速度加快,把製作時間縮短。
我也知道可以全程冷製來製作會較不破壞油脂中的成份,但是急性子的我,每次都耐不住性子。
這回,鐵了心要跟它拚了。
所以,我這次全程不加溫,只用室溫及油鹼混合的皂化溫度來製作。
而這也就是之前皂前輩提到的懶人液皂法~ ~ 。
雖然這次的做法,沒這位前輩的"懶",不過,真正攪拌的時間零零總加起來確實跟之前差不多。
而之前必須動用到瓦斯爐,電鍋,這回則不需要。
希望下回,我能夠連百靈小子都捨棄不用。
這回,仍然有些懶,所以,仍然拿了百靈小子來用。
不然,買了它不用,放著也可惜咩~~
**9/22拍照如下,有閃光燈沒閃光燈的照片色澤不同。
***
2008/10/07補使用心得報告。
把頭髮打濕後,洗第一次超沒泡泡,可能是用量太少了。
把它沖掉,再洗第二次,明顯感到泡泡增多,此時,仔細搓洗每個頭皮的地方。
沖水後,再洗第三次,泡泡量又綿又細。
因為在洗頭前,我有先梳好頭才洗頭,前幾次的液皂在洗頭時,有時就算已經先梳好頭髮,
在洗髮時,仍會有些許糾結的狀況。
但是,這次這鍋洗髮液,居然蠻滑順的,不太會打結耶!
洗髮後吹乾,也很輕柔,隔天非常的柔軟。
我想,這款皂,我會找時間,把剩下的荷荷芭油,通通用掉,多打一些來送給當初送我荷荷巴油的小胖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