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款皂,除了為了要消耗冰箱中的母乳之外,主要是為了要跟#132 洋甘菊母乳馬賽皂(Extra) 來做洗感測試。
#132 洋甘菊母乳馬賽皂(Extra) 裡面使用的是Extra級橄欖油以及蜜蠟。
而這一鍋則使用Pure級橄欖油以及硬脂酸。
主要是為了要測試硬脂酸跟蜜蠟在洗感上的差異。
這一款皂,除了為了要消耗冰箱中的母乳之外,主要是為了要跟#132 洋甘菊母乳馬賽皂(Extra) 來做洗感測試。
#132 洋甘菊母乳馬賽皂(Extra) 裡面使用的是Extra級橄欖油以及蜜蠟。
而這一鍋則使用Pure級橄欖油以及硬脂酸。
主要是為了要測試硬脂酸跟蜜蠟在洗感上的差異。
這一款在渲染時,並沒有覺得特別有什麼不同的步驟,只是好像在倒入珍珠粉皂液時,
有多攪了幾下,當初還怕,啊~會不會攪太多下了?一定會糊掉~
結果脫模切皂後,竟然很意外的,渲染的相當的成功。
不管土司模的前端或尾端,都有很深的渲染紋路。
以往做出的橄欖皂在使用時都偏軟,原本都使用蜜蠟來增加硬度及Q度。
但是,低溫製作的母乳皂往往會受限到蜜蠟需要高溫溶解的條件。
這回新買了硬脂酸。
希望在使用上能夠改善純橄欖皂偏軟易溶的缺點。
皮膚超敏感的我,這個冬天雖然不再為乾癢症所苦,但是使用的皂款大多都是庫存剩皂。
有的滋潤度還是稍嫌不足,一定要再補上滋潤乳液才行。
馬賽皂的熟成日期較一般皂來得長。
我的皂皂的熟成期間訂定方式是,脫模日期+1個月+10天。就是啟用日期。
本來要做分層皂,但是,不知道是因為天氣冷的關係,手腳不聽使喚還是太久沒打皂了。
搞得手忙腳亂的,然後,這陣子又把所有作皂的工具重新整理到架子上。
有些東西,突然拿取的位置換了,搞得手忙腳亂的。
然後,又因為急著下午還要做其他的事情,總感覺,突發狀況不斷。
長久以來,每到冬季或換季,總會被異位性皮膚炎所困擾。
但這半年多來,使用自己的手工皂之後,這個困擾我多年的毛病,已經改善許多。
雖然在乾冷的冬季,還必須仰賴乳液的滋潤,但是比起數年前的嚴重皮膚問題來說,已經好多了。
一直有很多格友詢問有關異位性皮膚炎所使用的皂款,但是手邊庫存皂款不多。
中間黃白色層的皂液不夠硬,就入了第三層,沒辦法呀,再不入模,就會Over trace啦~
所以,切皂後,果然跟我預料的一樣。第二層有點混到了第三層。
紅色層那層的皂色不均的狀況是因為我倒入模後才發現鍋底有一坨沒攪散的紅石泥。
快再挖回一點皂液在鍋內攪勻後倒入。
這一鍋用了新買來的洋甘菊精油,不過好像加得太少了。下回要再把比例提高。
兒子上回喝剩的羊奶放在房間放了拿下樓,雖然那天寒流來,羊奶沒有酸掉。
但是還是不能喝,丟了又可惜,索性拿來入皂,反正我也還沒打過羊奶皂。
這回脫模後,有幾塊上頭有點白透白透的斑,但不是未攪勻的氫氧化鈉。
我懷疑是因為我的SF太晚加,而且沒攪散的關係。
本來這一鍋要用紅石泥的,突然臨時改成白石泥+珍珠粉。
當我正在整理東西時,才發現老公沒有照著第一鍋渲染的方法把珍珠白皂液倒入土司模裡。
不過,已經來不及了。
白色皂液都沒有衝到模底,趕緊拿出小刮刀,翻啊攪啊的。
老公打的皂。脫模後,狀況還算OK,渲染的成果也算OK,只是有的紋路不夠深。
2007年的最後一天,竟然打出了塊失敗皂!
其實這一鍋是為了要消耗二次浸泡的玉米胚芽油而搭的配方。
浸泡了一次就要丟掉,感覺有點可惜。
所以上個月,把所有橄欖浸泡油倒光,然後再補進了還有一大桶存貨的玉米胚芽油進去。
2008.01.01 老公的第一鍋皂-檜木渲染炭皂
這兩天,老公興起想要自己打皂的念頭。催著我快配好配方讓他打上一鍋。
好讓他可以自在的當做皂禮,四處分送,而不用看我的臉色!哈。
就在新的一年的頭一天,老公說想打上一鍋檜木的渲染皂。
我笑著說,就憑你~還未走就要學飛!
在Light trace時便加入香精後,把2大湯匙的皂液取出,加入備長炭攪勻備用。
再取出2大湯匙的皂液,加入綠色色粉調色。
然後把大鍋原皂液入土司模。
再把2個黑色及綠色皂液倒入土司模做渲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