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一鍋皂是跟 #158-1 沁夏之金盞琴鍵皂 那一鍋金盞皂液一樣的皂。
只是把未與炭皂條入模的皂液入了另一個土司模,做成純金盞皂。
記得之前做的#108 金盞雙層皂 的評語很不錯,自己手邊卻僅僅保留了30克左右而已。
所以,這回再做了一款同樣以金盞浸泡油以及絲瓜水為主的皂。
這一鍋皂是跟 #158-1 沁夏之金盞琴鍵皂 那一鍋金盞皂液一樣的皂。
只是把未與炭皂條入模的皂液入了另一個土司模,做成純金盞皂。
記得之前做的#108 金盞雙層皂 的評語很不錯,自己手邊卻僅僅保留了30克左右而已。
所以,這回再做了一款同樣以金盞浸泡油以及絲瓜水為主的皂。
這一款皂,是為了要測試皂友所說的白油比例過高會塞毛孔的說法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
所以,大膽的打了一鍋比例很高的白油皂。
上回辦的猜猜樂贈品就是這一塊皂。
希望有拿到這款皂的皂友,能多多包函,幫我做個測試了。
這款皂使用了檜木浸泡油來入皂,希望皂皂裡頭能散發檜木的自然香。
所以皂皂中有些許不小心掉入的細細的檜木屑。
並不影響皂體使用,我的檜木屑都是細絲狀,跟髮絲一樣,所以有的會不小心掉到皂裡頭。
而且在兩個花模中,居然屑屑都留在臉部的地方!!@@
這一款皂,椰子油用的比例不高。
但是用了40%的橄欖油跟13%的小麥胚芽油。
一直以來,有個害怕用紅棕櫚油(棕櫚果油)的感覺。
一來是因為做完紅棕櫚油的皂時,模子都很難清理,要再打一鍋深色皂來把模子上的顏色給吃掉。
這次用了較多的母乳量,本來母乳量應該只有350左右,因為冰箱太多母乳冰了,
所以為了消耗較多的母乳量而把母乳添加量改成500。
本來以為成皂會很軟,不好切,結果竟然不會耶,切面還算細緻。
只是,每次做母乳+未精酪的顏色,總會變成這種有點土黃土黃的橄欖色。
這款皂用了檜木餾水,以及泡了半年多的檜木屑浸泡橄欖油。
讓我想起了去年的南橫之旅,到了"檜谷"的時候,車窗一搖下來,
滿山滿谷的檜木,以及蟲嗚鳥叫聲不絕於耳。
空氣中充滿了檜木的香氣~
這款皂方,已經好久沒打了。
庫存只剩下4塊,該是要存糧備用的時候了,就算自己用不到,當個贈禮也好。
以往都是入簡單的土司模,切成標準四方型,這回,還是一樣。
只是把多出來的皂液灌到2個造型模。
這款皂,已經是第三次做了。
第一次做這款皂 #66 酪梨桂花綠染炭皂,主要是要來試試渲染的手法而做的一款皂。
當初渲染的效果個人很喜歡,捨不得洗,一直留做收藏用。
它的厚度大約只有不到1.5公分,所以沒有送人,只在上回義賣時,拿了一部份切成小塊裝袋。
本來這一鍋在light trace時即取出了部份皂液要調入粉末要做渲染。
結果因為皂液本身的色澤太灰暗,加了以後,顏色還是不夠淺。
但是仍然以渲染的手法入模,希望脫模時能夠有意外的驚喜。
脫模後,還看得到一點點的渲染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