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另類「面壁」 冷卻親子對峙情緒在教養孩子時,總是會遇到小孩不聽話,接受處罰
可是在處罰後,往往是小孩哭 大人也傷心
這位有智慧的爸爸用了很好的方法哦,參考看看唄~~

本篇文章摘自: 商業周刊第 1084 期
作者:李郁怡

即使精通創意教學,面對女兒小妍,郭恆祺依然一個頭、兩個大。他要如何融合創意與幼教原理,擺脫親子拉鋸戰?
任憑爸爸怎麼教,六歲的小妍就是彈不好五線譜上的音符。一個大聲咆哮的父親,與一個絕不投降的小女娃,僵持中。

然而,不能再這樣下去了!小妍的爸爸郭恆祺告訴自己,這樣的練琴拉鋸戰太多次了。他屏氣凝神,靈光一現,他決定,罰小妍對著貓咪唱十遍譜。注意,是面對貓咪,可不是面對板起臉來的爸爸。

這時,原本火冒三丈的父女倆,情緒都慢慢緩和下來,當天的鋼琴練習課也順利完成。後來,只要小妍不想練琴,郭恆祺就要她去「面對貓咪」反省。

打敗拗脾氣 
不練琴,就「面對貓咪」唱十遍譜


郭恆祺是兒童教育工作者,長期研究兒童行為模式。他表示,現在父母捨不得打罵小孩,可是小孩子情緒一來,往往無法說理,開始哭鬧、耍賴。以前,他按照教養專家的做法,採用「暫停法」,讓小孩「面壁」,做為一種隔離與安靜。可是小妍往往要不了太久,就開始東張西望,身體扭來扭去。他的個性急,有時就會失去耐性。

「我就想,面壁實在太無趣了,」同樣是處罰,如果改成「面對貓咪」、「面鏡」、「面山、面海」呢?

他慢慢試驗,把面壁改成了「面鏡」,當小妍看到鏡中涕淚交織的自己實在不美,臉上表情往往就慢慢和緩。如果哭鬧的時候,正好在戶外,他就要小妍看看天上的雲,「面山、面海」也可以。再不然,就「面對父母」,看看父母的表情,說說自己哪裡犯錯了。靠著這個方法,小妍獨自一個人安靜的時間可以慢慢拉長,從兩、三歲時的幾分鐘,到現在一個小時沒有問題。

為了避免處罰變成獎勵,郭恆祺採用「面壁法大變形」的原則是,孩子面對的東西,不能帶遊戲的性質,用這種輕微約束,冷靜親子間的情緒。

郭恆祺創意處罰法第二招,則是靠著「犯怎樣類型的錯,就要以同類型的事物,讓孩子懂得付出代價,」教孩子自己學負責。而且,處罰的內容一定要正向導引,把負面行為轉成正向的習慣。 

打敗壞習慣 
賴床,花一個月要求她叫大家起床 


就在前一陣子,小妍總是賴床,爸爸媽媽都很受不了。有一次,郭恆祺和小妍說好,如果再賴床就「處罰」她,「隔天叫全家人起床。」

想當然耳,前一天晚上玩得很晚的小妍,隔天還是起不來。郭恆祺嘴上故作抱怨,「你沒有叫爸爸起來,」製造小妍的罪惡感。但其實,他早和小妍媽媽說好,製造讓小妍不繼續犯錯的機會。每天,他們設法讓小妍早點睡,並給她一個小鬧鐘,提醒她如果做到了,就可以穿她最愛的裙子,整整叮嚀了一個月,終於有一天,小妍居然早起來叫爸爸了。

郭恆祺當下高興極了,給了小妍喜歡的糖,還給她很多稱讚和鼓勵,讓她再接再厲。就像復興中學校長李珀說,「孩子,是不斷模塑出來的,」一個習慣起碼要經過二十一次的模塑。

有一次,小妍表妹來了,小妍和她搶水果吃,沒有禮貌,郭恆祺就要求她去切水果,分給大家吃,養成她分享的好習慣。小妍愛面子,不見得每次都願意聽話,這時,郭恆祺就會再活用「面壁法」。「創意處罰就像是雞尾酒療法,要彈性運用。」他表示。

打敗沒禮貌 
角色互換重現情境,比說教有效


孩子沒禮貌,讓很多父母親傷腦筋,但有時,孩子犯錯是因為他們不清楚哪些行為是錯的。有一次,有位家長來班上接一個學生,那孩子很興奮的就把書包「丟」出去給來接他的媽媽,郭恆祺當場制止。

「某某某,『倒帶』。這樣,你來演媽媽,我來演你。」此言一出,一群孩子笑得東倒西歪。郭恆祺將該生的行為演出來,然後,再與學生掉換角色,以有禮貌的方式演出一次。郭恆祺說,演戲的當下,人的處境互換,孩子就會自覺什麼是對的。這時再加把勁,演一次對的行為,孩子就會記住,遠比說教有效多了。
他和女兒之間也常常互換角色,三不五時丟出問題給小妍。採訪當天,他當場示範,「小妍,我們逃學去打柏青哥好不好?」「不可以!」小妍竟然扮演起大人,制止爸爸天馬行空的提議。

就像所有的父母,郭恆祺一路摸索如何當好爸爸,也犯錯,也從中修正。

從有女兒以來,他的msn即時通訊上從沒有自己的獨照,都是女兒的照片,滿肚子「女兒經」。但偶爾他還是會打罵,「我畢竟不是聖人,」郭恆祺表示,打完小孩屁股,小妍哭一場,事後不覺得處罰有什麼效果,反而自己後悔得不得了,他不斷思索更好的管教方法。

有一次,他問小妍,「爸爸會不會對你太嚴了,」女兒卻童言童語的對他說,「爸爸,雖然你對我很嚴,可是我還是很愛你。」當下讓他感觸良多。

看著活潑快樂的女兒,郭恆祺活用創意處罰的靈感,就更多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河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