睽違了一個月來的皂寶寶,再次重現江湖囉!!因為天氣潮溼,很怕品質不佳,皂寶寶提早出現油斑。
雖然有人提出開封第一次使用的油品成皂會比較沒有油斑,不過,已開封的油品還是得用完。
既然,油品新舊的問題我沒辦法排除,就往油鹼混合的溫度及保溫還有全程手打的方向來做。
有人提到,油溫太高或是油鹼溫度不同,也會使成皂提早敗壞。
所以這次再拿出許久未使用的溫度計,好好的一步步來。
想起我做皂初期的皂,油鹼大多在47度左右混合。
5月8日的左手香家事皂/5月14的酪梨母乳皂/5月16的玫瑰繽紛皂等,
到目前為止,還未出現油斑。我想了又想,應該是在我初學做皂時,
謹守著做皂的步驟及溫度控制。
後來的皂,因為自覺已上手,有時幾乎會不使用溫度計,光用手觸碰即將油鹼混合。
所以,後來的皂皂,有很多都提早出現油斑。
所以,這一次,一定要再次謹守做皂原則。
拿出了上回跟小熊家購買的烘焙用蛋糕模,待用。
這一次打定主意要全程手打。
但是,為免打皂時間過長,所以還是計劃先用大約三分之二的水量溶鹼。
剩下三分之一的水量備用。
作法:
先使用2/3左右的水量溶鹼。容器外使用大鍋加冰塊來降溫。並隨時注意溫度。
將所有油品包含硬油加溫至大約65度即熄火。
讓固態油品白油以及蜜蠟慢慢以攪拌方式及液態油的餘溫慢慢溶化。
以前我是把鹼水一鼓腦全部倒到油品中,然後很快的攪拌約兩三分鐘後就急著想要讓它到達Trace狀態。
但這次,謹守油品及鹼水的溫度,油品及鹼水溫度大約在47度時,將鹼水很慢慢的做混合。
然後很悠閒的慢慢攪拌,一直到light trace時,加入薑黃粉,拿出刮刀,慢慢的把它攪散。
然後,再慢慢的攪勻,拿出桂花香精。用小滴管吸了一管,滴到皂液中。
再慢慢的拌。這時仍是打蛋器以及刮刀並用。
到了trace狀態時,再拿出小熊家的模子來入模。結果皂液太多,隨手拿了布丁盒來裝。
今天早上把皂皂脫模,脫模後的成皂質感果然不錯。
聽皂皂前輩小燕姐姐說,皂粉的產生與失溫有很大的關係。
所以,雖然我習慣在隔日就將皂皂脫模,來看看成皂狀況,
但是為了讓皂皂還有機會加溫進行皂化,所以特別煮了一些熱水,
裝在我兒子喝完的羊奶玻璃瓶裡。跟脫完模的皂寶寶一起放在保力龍箱裡。
打算晚上再拿出來讓它涼一下。反正這幾天涼涼的,應該加溫無所謂。
不知道有沒有人跟我一樣有這種豬頭做法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