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跟壞壞農場認識了以後,農場裡自己養的蜜蜂所生產的蜂蠟,壞爸的表哥都會幫忙把它們通通收集起來放在冰箱裡,用電話通知我過去拿。
壞壞農場自已產的蜂蠟很純,品質很好。
色澤很美。
有時候蜂巢上頭還沾滿了許多蜂蜜,我都直接把它撥下來當口香糖嚼。^^
那個蜂蜜的味道,非常的清甜芬芳。
沒有市售蜂蜜那樣有強烈的味道。
我們前前後後已經去拿過很多次了。
今天早上,老公休假,帶我到市區去,逛了逛蘭潭後,老公說要去壞壞農場。
這次去,壞爸幫我留了4袋蜂蠟。
壞爸的堂哥阿明,都取最新鮮,最白晳,最清透的蜂蠟給我。
每一個蜂蠟都很小心把它刮下來,再仔細把附著在蜂蠟上的髒污盡量去除。
帶回家後,把它們通通處理好。
處理完成的色澤真是美極了。
是非常鮮豔的豔黃色。
這次秤重是最重的一次。達515克。
我拿龜大的渲染盤來裝蜂蠟,等它半冷卻時,直接用手撥成小塊狀。
為了拍出那個黃色,還拿了張純白的A4紙放在旁邊做比對。
真的很黃對不對?
我曾經買過的蜂蠟,就屬EPS的色澤最棒,味道也沒有焦味,只有淡淡的蠟味。
而我這次溶的,也是色澤很美,味道也不重。
之前曾經跟恒春的堂哥買進了2大塊蠟磚。
每塊都達30公斤。
那時,因為蜂蠟大漲,想說要來自己動手處理,跟皂友們分享。
結果,實在是因為自己沒處理過,又沒幫手,在搞了一兩次後,手差點廢掉。
所以後來,退還給恒春的表哥。
而那次恒春的蜂蠟,只留下了少少的一部份在手邊。
上圖左邊的2小包,就是那次處理的,採混水直接把鍋子拿到瓦斯爐加熱溶解。
色澤呈淡土黃色,並不鮮豔。
第2個黃色的塊狀,也是壞壞家的。
這個則用鍋子直接加熱蜂蠟,沒有再額外加水處理,濾掉的渣渣,都丟掉了。
色澤比較深一點。
沒有包裝的那3塊,就是上次辦猜猜樂的那次溶的壞壞牌蜂蠟。
採加水後再隔水加熱處理。可以看得出色澤比直接加熱的來很淡一點點,很小的色差,實品就可以看得很清楚。
而那3塊的最下面一塊,就可以很清楚看到蠟與水分離時的接觸面,還留有少許的雜質。
而這部份的雜質,會用刨絲的或刨片的方式把它去除。
為了這3塊,我還差點毀容!
因為這次溶解時,水量加得過少,以至於蜂蠟還沒有全部溶解,但是下層的水已經溫度過高,
所以溫度過高的水出現沸騰的狀態,但蜂蠟的溫度還不高,只是有溶掉而已,
因為水溫太高,沸騰的水爆出蠟液的表面,而產生我所稱的油爆事件。
因為當時,我正在站瓦斯爐旁邊,左手拿著長柄匙攪拌蠟液。
油爆時,並沒有任何徵兆。
突來的油爆,噴得瓦斯爐面,衣服,整隻手掌掌心,手脕,脖子,甚至牆壁,通通都是蜂蠟。
因為噴出來的蠟已呈液狀,大家知道蜂蠟的溶點蠻高的,至少都在70度左右。
脖子的皮膚較細嫰,所以有燙出水泡。
而因為冷卻的蜂蠟,沾黏在皮膚上,我不得不把它搓下來,否則溫度會降不下來,也沒辦法擦藥,
所以,忍著痛,把身上的蠟"搓"了下來。
也因為用搓的,脖子上的水泡也搓破了。
還好,那兩個小水泡面積很小。
所以這次在溶蜂蠟時,有一點點剉咧蛋的感覺。
保持隨時戰備的狀態。
還好,今天溶蜂蠟時的狀況非常順利。
最右邊那包,就是今天才出爐的那一包,色澤最淡,味道也最單純。
其實,自己處理過蜂蠟後才發現,要處理到完全沒有雜質,真的蠻費工的。
而且,溫控也很重要。
溫度過高,會產生油爆,溫度太低,要等待較長的時間。
過濾時,從蜂巢到成品,也至少得經過3次的過濾才可以。
而且,我發現,在我們買回來做皂或做保養品用的蜂蠟的品質,在自己做過了後才知道成品的差別。
有的買回來有股蠻重的焦味,那應該就是直接加熱處理的。
而且色澤呈較暗的土黃色。
而雜質方面,有些賣家會把產品刨絲處理,這是對使用者蠻方便的。
但是刨絲處理時,較看不出這些蜂蠟成品是否留有雜質。
如果擔心的話,使用者可以試著把它溶解後,應該可以看得出是否有雜質。
或者是溶解後再還原成平面塊狀,應該就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是否有雜質存在。
因為我有一塊有雜質的蜂蠟,因為網子不夠細,濾不乾淨,所以最下層的蜂蠟大多被我拿來當灌模的母模用。
這些有雜質的蜂蠟,在呈面積較大的塊狀時,可以很清楚的看到雜質。
但是,當我不經意的把它撥成小塊狀時,竟然查覺不出有雜質的存在。
需要很仔細的查看才看得到。
所以我才會質疑蜂蠟的體積愈小,愈看不出雜質存在的疑慮。
這是我個人在溶過多次蜂蠟之後,對蜂蠟品質的個人心得,並沒有攻擊任何販賣蜂蠟的賣家。
也只是想提供個人小小的心得給各位皂友,讓皂友能夠選擇品質更好的產品,
也希望所有賣家都能秉持良心,做出品質與價格成對比的產品,這才是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