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去東山長年配合的農家那兒載古式烤焙的龍眼乾。
這農家是我們去東山山區閒逛時,偶然的機會遇到的。
然後,每一年的柳丁產季以及龍眼乾的產季,就會去農家那兒載貨。
每次一載就是上百斤。
而柳丁,更是會載上好幾趟來跟親朋好友一起享用。
這回,日子有延遲了許多。
原因是因為農家女主人身體不適住院。
今天農家打電話來,說他們出院了,可以去載貨了。
所以,今天跟老公前往載貨,順便參觀了一下農家烤焙的設備。
以及請教農家傳統式烤焙以及機器烤焙的差別在哪裡。
傳統式烤焙需要以架高的灶爐,用柴火加熱,以薰烤的方式,把龍眼薰烤至一定程度。
這日子大約是一個星期。
而且,灶爐與龍眼的烤焙距離不能太近,以免烤焙時,只有外部乾燥,龍眼籽部份未乾燥,
造成日後,龍眼籽部份的水份散發至龍眼肉部份,造成易發霉的狀況。
所以,傳統烤焙的龍眼軟的籽,一定是乾乾扁扁的。
以機器烤焙的方式,天數只要3天左右就可以把龍眼烤乾,但是,它的龍眼籽的部份,是沒有乾燥的。
所以機器烤焙的龍眼,在當下吃,是很香濃的,但是若要長久保存的話,就容易回潮。
這農家烤焙的龍眼乾,能夠長久保存,不會容易發霉。
我們試過,放了快一年的龍眼乾,仍然沒有發霉現象。
農家帶我們去參觀他烤焙的設備。
這是上面放置龍眼的地方。
一旁有樓梯往下走,是爐火起灶的地方。
旁邊放的都是龍眼樹幹。
爐口處還有剩餘的灰燼。
農家主人為我們解說爐灶烤焙的高度要愈高愈好,乾燥程度會比較好,而且不會烤得過火。
這爐灶處跟上面的龍眼放置高度有比一層樓高一點點。
後來,農家主人還帶我們去看比較先進的機器式烤爐。
長得就是這樣。
靠馬達來抽熱氣,加速烤焙時間。
不過,這是別人家的機器啦~
這農家主人,很老實,做生意也很實在。
我們每次去,都受到他們夫婦的熱情招呼。
載柳丁時,都會拿把刀子,一顆又一顆的拿出來要我們試吃。
再不然,就是去後院拔自家栽種的超大顆大頭菜或是蔬菜來送給我們。
他們只有兩位老人家,兒孫都不在身邊,所以,他們看到我們,都熱情的招呼。
每次跟他們買東西,也不會去殺價,農家主人也都直接以他們交給大批的優惠價格給我們。
這次載的龍眼乾,一共有150斤左右。
婆婆親友要一袋,台北朋友也大約會有一袋,其他的,就自己留著慢慢享用囉~ ^^
接下來冬天要到了,可以來煮龍眼薑茶補補身子囉!!!
PS:這些設備是農家跟親友借用的,因為他們本身並不宽裕,所以沒有這麼大的設備,都是向親友借用的。